编者按:这是我关注的一个做魔兽世界黑市商生意的公众号上发的,是作者Yip ching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的回忆文章。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,既是个人的经历,也是时代的写照,所以就转载到本站。
像郭德纲说单口相声一样,先道个歉,18年挖的坑,最近打算把坑填上了。
上次挖坑的时间是5年前,真心遇到了闯荡社会以来过不去的坎。17-18年和BB火拼黑市市场2年,全年不眠不休、辛苦劳作,恶行竞争猛亏二十万/年。亏钱还是小事,当年淘宝新规,游戏服务行业退款和纠纷率达到很低的比例,就有可能店铺被清退,永远失去翻盘的机会,不确定性是最可怕的,天天惶惶不可终日。工作上也遇到晋升的坎坷,部门一把手变更,我几乎永远失去了晋升的机会。
对我来说,那是一段暗无天日的阶段,当时,写一写过往的故事,随时随地埋葬这一段代练经历。
如果说离谱有程度等级:轻度、中度、重度,我想那是。。印度。。
感激粉丝们留言支持,压力得到释放,也坚定了前进的方向。别看我平时老实厚道、宽容仁慈、能力出众、有学识、有涵养、有品位、懂生活,真遇到大事,我还是懵逼了,从某种程度来说,我是粉丝们养成的“黑市大佬”。
今年遇到众所周知的原因,把我斜杠青年的追梦之旅前传和后续写出来,恳请各位大佬点赞留言打赏(1元足矣),从各位大佬那吸收一些力量和支持。来了您内,男宾一位,里面请!

往年寒假的时候,我不是在买卖幽灵虎,就是在买卖幽灵虎的高铁上。这个寒假是数十年来,唯一的一次无所事事的寒假。以前的寒假=车模,今年的寒假=叉车车模。
这个叉车车模啊,整容只需要两块钱,1块钱坐公交车去,医生说恁不了,1块钱再坐回来。
看了两部电视剧《人世间》和《狂飙》,影评界高手如云,我就不班门弄斧。《人世间》引发了我,讲述80后我们这一代人故事的欲望,《狂飙》高启强开小灵通手机店这一段情节呢,也实在太有共鸣感了。严格来说,我的起点就是从开手机店开始,兜兜转转20余年。
皮裤套棉裤,必定有缘故,我一直在通讯行业混到今天,没出圈,真是宿命啊。
历史洪流对我们家产生剧烈影响,要从1997年说起。我妈妈是十八线小城市的一个邮电局的员工,那年发生两件大事,第一件事是邮电局分家,从邮电局分成了邮政局、电信公司、移动公司、联通公司(包括传呼台)。另一件事是市电信公司新领导想邀功,虽然电信公司盈利很好,也搞下岗分流。我妈妈因为是属于小集体编制,作为全江苏省电信公司下岗分流的试点,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同样是最后一批下岗分流的五个人之一。
下岗,无论是在当年还是现在,对一个家庭的影响都是致命的。我还记得妈妈下岗后,我们家最长有15天没吃过荤菜。我当时正上高一,每天回家都小心翼翼,怕家里气氛不对,怕他们不开心。
当年也去省里要说法,懂得都懂。大环境在那,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,螳臂当车而已。妈妈,几乎每天都去市电信公司局长办公室,找局长吵架,也许是去的次数太多,局长也头疼,也许是影响了局长在办公室批条子(当年装一部电话要3000元初装费,最后给多少全看领导批示)。局长说:这样,你在我们电信公司大厅摆个门市部吧,暂时象征性收点房租,这样你天天在电信局里站柜台,别人看着也不知道你下岗,做点买卖赚点钱也不算难,你看可以嘛?
25年眨眼过去了,我想我做事的韧性强,每次坚持不住的时候,还要坚持一下,根在这里。
当年在电信局大厅里摆个小卖部,相当具有迷惑性。因为老百姓对私人和公家非常介意。最早的时候,小卖部放了一些固定电话、BP机、电话线、电话水晶头这些零部件。公家的柜台在显眼的地方,私人的柜台在稍微侧面的一点的位置,外人是感觉不出来的。统一着装,统一的产品。
书教人很慢,社会教人就很快了。我高中开始,对于市场经济,对于一些商业的技巧,潜移默化就是从这里开始获得。现在从上帝的视角,大家也猜地出来后来的事。公家的柜台员工吃的是大锅饭,经过一番”如此如此,这般这般“的疏通,他们开始有意或者无意的溜号,或者推送客户过来。我们家的柜台生意越来越好。
以至于,局长每次路过柜台,都强调是下岗分流政策好,搞活了经济,双赢。甚至在给省公司的业绩报告里,也大书特书,作为政绩的一面。我妈妈还作为下岗再就业的典型,在各种场合和报告里亮相、讲话。真的好讽刺哦!我看不懂却大受震撼.jpg
这种政治色彩披身,也额外带来了好处,电信公司里各种吃喝卡拿的牛鬼蛇神,都把电话线、电话机、配件拿到我们家小卖部代售,我们无需流动资金,有低于成本的货物和额外账期。我印象中,当年一部简单的电话,批发进价是38元,零售价是300元。1998年左右,这个赚钱的速度让人幸福地要晕过去。
当时我家从一个吃不上肉的下岗户,摇身一变变成了收入不菲的小富之家。后来,我们家再也不满足于做一些固定电话了,决定要搞移动电话。最早的砖头机没赶上,我们家做手机是从摩托罗拉GC87C(不用百度脱口而出能说这些型号)。
当时移动公司已经分家了,和电信不在一栋楼里,但是不管怎么样以前都是一家,几乎所有人员都是互相熟悉的,移动公司也知道我们的成绩。当时移动公司采取的还是自营模式,就是全部手机和号码都是全自营的,柜面全部都是正式编制员工。
大锅饭在这次改革中,弊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,一个手机要8000多元,一个电池要2000多元。这当年对于只有三四千薪水的员工来说,诱惑实在太大了。全省都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,移动电话和器材内部人偷盗现象十分猖獗,而且破窗效应导致几乎全员参与。
柜面成列的手机,卖的时候发现,缺电池、缺充电器、缺说明书,甚至手机壳里直接是空的。(手机,我劝你善良,咱们可不兴躲猫猫)
在这个背景下,全省移动在1999年开始改革,移动终端销售引入私人的单独的销售公司承包,自营厅只办理入户、业务变更、充值等。这个模式一直发展到今天都没有改变。来的早不如来得巧,历史早一步、晚一步都会改写,赶巧在市移动刚需要外包手机业务的时候,我们家也正好去寻求合作,于是流金岁月就此展开,我家也迎来了数钱数到手软的时代1999-2004年。

1999-2004年发生了很多深刻的社会变化,中国移动分家上市后,获得巨额发展资金,飞跃成为三大运营商之首,组织架构薪酬体系都全面向国际公司靠拢。中国电信作为传统运营商老大,没有移动运营商资格,痛失了发展的黄金年代。我们十八线移动公司来说,市移动公司老总收入以几十万计算,加上中国移动股权激励,股票也翻了十倍。移动公司开始扩编招人,进入移动的,无一不是享受着高薪和机会红利。
很多熟人,在移动上班,拿钱拿到发家致富,最后又赶上买房升值,人生何其快哉,何其顺利。相比之下,中国电信老大哥,面临了员工老化,服务老化,形象老化等特点,收入普遍较低,机遇坎坷。
剧烈反差之后,才有2004年中国电信借道小灵通,变相进入移动终端市场。这就是电视剧《狂飙》里,小灵通红极一时,又急速死亡的过程。
中国移动当年资金、效益、话语权与日中天,从工信部层面限制了电信移动牌照的发放。中国电信遇到生存危机,变相突破红线,以小灵通作为切入点,在用小灵通压制移动高速发展之后,移动放弃了对电信移动拍照的围追堵截(政治层面),电信取得移动拍照后迅速自我废弃了小灵通。
这里面,我补充说3点:
第一,当年电信实力最雄厚,为了让移动不至于饿死,给了移动独家移动通信牌照。我们事后可以发现,独家垄断的生意真的太可怕了,尤其是本身符合社会发展潮流,叠加垄断地位,带来的中国移动巨无霸体量。所以人生也如此,要尽量追寻社会发展的潮流,有机会在细分和小众行业做到突破,才能实现人生的逆转。成熟领域机会太少了,竞争太大了,人生可以做错很多事,绝不能在思维构架上犯框架性错误。
第二,这期间重复投资和浪费是惊人的,上层的架构和特许经营,一旦出现问题,社会层面承担的成本极大。如果移动一直独家,我们承担的社会成本会高很多,互联网服务也不可能进步如此神速。
第三,小灵通、2G、3G的变更,都伴随着运营商撤掉服务基站。运营商只要放弃了传统服务的维护和站点,我们曾经拥有的很多资源就灰飞烟灭了。比如小灵通我当时的号码是55558888,价值归零了,2010年我刚弄淘宝的时候,花了巨额广告和代价推广的400-X88-8888,因为时代变迁没了。2003年在南京5个8和5个9尾数的移动手机号码,后来居然欠费忘记缴纳,销户了。对于这方面私域流量和无形资产的把握,我一开始就忽略了。
看到高启强卖小灵通,我就想起自己。我初入社会,就和小灵通很相似。飞速的改变,快速的打开局面,有着各种启蒙和局部成长,最终因为架构和方向问题,迅速的迷失、消亡。成为一个失败的典型案例。综合身边很多人和事:一个人,没有正确的思维框架,发了财,也是人不压财,得而复失!
1998年左右,任正非也来过我们地方的电信和移动,我们当年都亲眼看见过,任总为了拿订单,到处拜访各县市运营商领导,开口都是赠送华为股票。(眼前浮现任总回帖:你把人家说那么坏,搞得好像当年没有让你开心过一样,手动摸狗头.gif)
2000年左右,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利润来源,当时移动增值业务代扣费是他们唯一的来源。腾讯业务骨干出来推广和处理运营商关系,都是赠送5数QQ号。
局势变化可谓波谲云诡:
百尺竿头望九州
前人田土后人收
后人收后休欢喜
更有收人在后头
(欲知后事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)
斜杠青年的追梦之旅
本文来自公众号:郭雅平台 作者:Yip ching,经授权后发布,本文观点不代表软件与软件教程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